患者刘某,男性,42岁,工人。主因左下腹阵发性隐痛伴少量血便半年余而来诊。病人于半年前经常出现左下腹隐痛,阵发性,并反复排鲜血便,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,偶有少量粘液便,曾服用氟哌酸、黄连素等,症状无明显好转,未经过任何检查。
结肠镜下所见:结肠壁血管清晰,蠕动良好,乙状结肠前壁可见一1.2×1.2厘米的亚蒂息肉,表面不平、充血,并有轻度糜烂,质软,触之易出血。病理检查结果为腺瘤样息肉。结肠镜诊断:乙状结肠息肉。
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:根据病史及结肠镜检查,此病人可确诊为乙状结肠息肉,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。大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,男性稍多,大部分病例无明显症状,仅在体检和尸检的时候偶然发现,部分病例可以具有下列1个或几个症状:
1、便血,以左侧大肠息肉较为多见。
2、粘液便,大肠息肉可以分泌较多的粘液。
3、大便习惯的改变,有时息肉为多发或较大时,可以出现腹泻或排便困难。
4、腹痛,比较少见。
5、息肉脱垂,具有长蒂的直肠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于肛门之外,小儿比较常见。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根据其所在的部位、大小、是否有蒂,及其潜在恶性程度来选择治疗方式。一般对于距肛门25厘米以内的大肠息肉,可以自肛门或经乙状结肠镜处理,根据息肉是否有蒂采用不同方式。此病人为亚蒂息肉,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样息肉,所以治疗上可用圈套器自息肉根部电凝切除,不需再做进一步处理,术后观察2-3天。
预后:大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性肿瘤,但是有些报道指出,大肠腺瘤的病人,其大肠癌的发生率可比一般人群高3-5倍,多发性腺瘤甚至可高出10倍,因此,本病人应于术后一定时间内复查。